日期:2018/5/24浏览:1063次
在一定的情况下,颗粒截留率和颗粒的挑战密度成反比。由于较小孔隙的数量远远超过少数更大孔隙的数量,可在孔径分布的基础上对上述关系进行解释。只有当存在的有机体数量足够多时,才能使其面对极少的更大孔隙并逃离拦截。
过滤尤其是除菌过滤,关注的重心集中于细菌截留,这使得只有那些大孔隙成为令人关系的因素,这些孔隙的大小可以容纳并允许有机体通过。因此,强调采用泡点法测定一组大孔隙。虽然大孔隙的数量相对很少,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当稀释的有机体混悬液注入过滤器时,液流将先进入大的孔隙。如果是这样,可能出现有机体透过过滤器的现象。按照这种观点,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放心的忽略那些能够筛除有机体的小孔隙。
孔径分布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,是迟迟无法解释有机体截留与挑战密度的依赖关系的原因之一。早起,采用压泵法测量滤膜的孔径分布,初报告孔径分布范围在5%以内。人民人为0.45um的滤膜孔径范围为±0.02un,这表面滤膜孔距具有非常高的均一度。后来证明实际分布值接近±100%。对孔径均一性夸张的报告使大家混淆了孔径等级的含义,忽视了孔径等级与大孔隙之间的区别。孔径等级原本是用来表示平均孔径的,它也用来区分颗粒截留相关的一组大孔隙。因此,薄膜领域的专家建议:膜过滤的功能主要是筛网过滤,它截留所有大于过滤器孔径的颗粒。现在我们知道并非如此,额定孔径值并不代表孔隙的尺寸。错误的概念让人们相信了筛网截留外没有其他机理,这也迎合了绝对过滤的信赖。直到20世纪70年代,一系列的实验结果才纠正了上述认识。
上一篇: 我司标准单袋式过滤器与其他公司对比
下一篇: 卫生级篮式过滤器在巧克力牛奶中的过滤应用
021-57565155
在线客服免费解答